信息摘要:
冷拔型鋼表面光潔度受模具設計、冷拔速度與變形量、原材料質量、預處理工藝、設備精度與穩定性、后處理工藝等多方面因素影響。
冷拔型鋼表面光潔度受模具設計、冷拔速度與變形量、原材料質量、預處理工藝、設備精度與穩定性、后處理工藝等多方面因素影響,具體分析如下:
模具設計與制造精度
- 模具錐角與定徑帶:模具錐角通常控制在8°-12°,定徑帶長度建議為鋼管直徑的0.6-1.2倍。減小這些參數可減少縱向劃痕,提升表面光潔度。
- 模具材料與表面處理:采用納米復合鍍層模具,能使模具壽命提升40%以上,同時降低表面摩擦系數至0.08以下,減少模具對鋼材表面的損傷。
- 模具圓度與同軸度:模具圓度誤差應≤0.02mm,芯棒同軸度誤差控制在0.01mm以下。使用液壓伺服對中裝置和氮化鈦涂層處理芯棒,可解決內壁劃傷問題。
冷拔速度與變形量控制
- 冷拔速度分級調速:粗拔階段保持18-22m/min,精拔階段降至12-15m/min。當冷拔速度超過25m/min時,表面溫度驟升會導致氧化層增厚。
- 變形量合理分配:單道次變形量控制在15%-25%,總變形量不超過70%。斷面收縮率建議控制在30%-50%區間,既能保證足夠的加工硬化效果,又可避免材料脆化風險。當斷面收縮率超過55%時,應增加中間退火工序。
原材料質量與預處理
- 坯料成分與硬度:碳含量應控制在合適范圍內,硬度需保持在合適區間。若鋼管坯料存在氣孔、夾雜或硬度不均,易導致冷拔后出現裂紋或壁厚波動。
設備精度與穩定性
- 冷拔機夾持系統:采用多爪液壓夾頭替代機械夾頭,配合伺服同步驅動技術,可抑制鋼管旋轉偏移。
后處理工藝
- 退火工藝:退火工序中采用氮氫混合保護氣體,爐溫均勻性控制在合適溫度,保溫時間按壁厚相關計算,可減小表面橘皮缺陷。
以上總結來說,冷拔型鋼表面光潔度受到多種因素影響,型鋼廠家在生產加工時可以采取多種措施來減小影響。